0391-8867868  0391-8867853

新闻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塑道德品行,全儿童身心
 发布:焦作市儿童福利院 浏览:1821次 发布时间:2014-03-18 分享到:

        我院抚育中心职工万娟迎在河南省残疾人联合会、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民政厅、河南省特殊教育发展促进会联合举办的2013年度全省特殊教育论文大赛中,表现优异,论文《塑道德品行,全儿童身心》荣获二等奖。

 

塑道德品行,全儿童身心

——浅谈道德教育在孤残儿童特殊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万娟迎  焦作市儿童福利院

 

摘要:孤残儿童身心能否健康的成长和发展,长大后能否具备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并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这些都与孤残儿童的道德教育是密不可分的。要想对孤残儿童的教育开个好头,必须从道德教育入手,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孤残儿童是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在他们还不懂得坚强和承受的含义时,甚至是刚出生就因生活中的重大变故而失去了亲人。在孩子们心中,这样的打击是他们不能承受的,使他们感到茫然和困惑,以及对未来生活失去希望。我们要做的是摆脱他们的困惑,这也是孤残儿童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

孩子们被家人遗弃的往事给孩子们造成了巨大的心灵创伤,这种创伤像幽灵一样时刻伴随着孩子的生活。如何让孩子早日走出往事的阴影,增强抗挫折能力,迅速地健康成长起来,这是孤残儿童教育中重要的一步——培养良好的心理。我们要帮助孩子们建立新的信念和价值观,我们在进行有效管理的同时,除正常的文化课学习外,又开设了娱乐室和阅览室,以及各种兴趣室。开展这些多元化活动,既教育了孩子,又发展了孩子们的各种特长,促进全面发展。

要教导儿童福利院的孩子重新学会感恩,由于早年家庭教育的缺失,又长年在儿童福利院中过着吃穿有人管,住行不用愁的生活,使他们在一些日常尊老爱幼,艰苦朴素等美德和公德上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因此在帮助孩子们走出困境,拥有健康心态的同时,让他们有个健康的心理,宽容的心胸,引导教育他们学会感恩,学会爱社会、爱他人,树立回报社会的思想显得非常重要。

 

 

孤残儿童是指因天灾或不可预料事故失去双亲的孤儿,因身患难以完全康复的智残、肢残等重度残疾以及非婚生或其他因素而被父母遗弃后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儿童。他们是国家和社会各界关心和爱护下成长的社会特殊群体。孤残儿童身心能否健康的成长和发展,长大后能否具备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并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这些都与孤残儿童的道德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对孤残儿童的道德教育不仅关系到孤残儿童教育事业的成败,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和谐。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于特殊教育群体——孤残儿童,如何使他们身心和谐发展,如何使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是我们特殊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目标。

要想对孤残儿童的教育开个好头,必须从道德教育入手,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曾有调查结果表明,孤残儿童的心理问题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由于孤残儿童早年的生活经历让孩子们对于爱的生理需求没能得到满足,出现了空白期,从而导致了孩子们偏执、过激、焦躁等情绪产生;第二,孤残儿童在成长阶段由于教育的缺失和社会的影响,极大地降低了孩子们的抗挫折能力,阻碍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进程;第三,由于社会化过程中缺少家庭教育因素,孩子们普遍缺乏传统美德、社会公德,缺乏足够的爱心;第四,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让孤残儿童感到前途渺茫,没有未来,因而生活无目标,没有奔头的情绪较重。因此,必须把解决这几项问题作为孤残儿童教育的重点。

一、关爱孤残儿童,帮助摆脱困惑

孤残儿童是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在他们还不懂得坚强和承受的含义时,甚至是刚出生就因生活中的重大变故而失去了亲人。在孩子们心中,这样的打击是他们不能承受的,使他们感到茫然和困惑,以及对未来生活失去希望。我们要做的是摆脱他们的困惑,这也是孤残儿童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增添希望之泉,排除孤残心理

孤残儿童的来源一般都比较复杂,大致有家庭不幸或因身体残疾而被遗弃,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孩子之前有过流浪的经历,他们身上因种种不利因素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他们的身心发育产生不良和刺激的影响,形成了心理上的变化。而且还有一些如吸烟、喝酒甚至偷窃的恶习,长期的自由散漫的生活让他们有很多心理上的缺陷,与社会格格不入。经验告诉我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一天天长大,懂事,他们会因家庭的不幸带给他们的心里创伤,身体的残缺带给他们的心里阴影,而变得性格孤僻,这时和孤残儿童的沟通显得尤为重要。他们需要有人去关爱他们,用真心的爱,去感动他们,让他们感到温暖,对人生重新认识。作为具有“家长”和“教师”双重身份的我们要正视和接受孩子们的种种缺点和不足,不要责怪他们的一些非正常的举动,反而要正确的引导他们拥有正常人的心理。像爱自己孩子那样爱他们,把爱作为和孩子们心灵传递信息的绿色通道。孩子们只有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真正的关心,才会慢慢的为我们打开心门,和我们越走越近。

(二)尊重孤残儿童,树立自尊自爱

作为特殊教育者的我们,责任重大,对孤残儿童的关爱更是要小心、无私的付出,才能得到一定的效果。这些孤残的孩子们来到我们这里,我们就要去关心、去呵护,带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儿童福利院的孩子来自社会各个不同的领域,他们曾经的生活环境和地位,让这些孩子的心理普遍存在自卑或过度自尊,这种心理的存在阻碍了我们和孩子之间有效的交流,而我们对孩子们无条件的尊重,通过蹲下来对话、抱起来交流、手把手教育等行动告诉他们,我们不会因为他们的身世、经历、残疾和习惯等等而看轻他们,我们和他们之间是平等的。在与他们沟通的同时,帮助他们树立起自尊心和自信心,找回丢失已久的人格和自尊,开启走进孩子们心灵的阶梯。

(三)抚平孤残心灵,换回真情无限

孤残儿童的内心都是比较脆弱的,孩子们痛苦而短暂的人生经历让他们比同龄孩子更加多疑,甚至拒绝我们的照料,因此我们在照顾他们的同时更应该关心他们的心理。用真心去感动他们,让他们知道这个世界上充满了爱,而且爱就在他们身边,正如田震的《真爱无限》歌词中所唱:“走近你是我永恒的路线,我的爱对你没有终点,为了那份信赖日夜兼程,风无阻、爱无言、梦无眠……我们一路同行,在风雨中考验,我用真心苏醒黑夜,为你点亮明天,我们一路同行……”。作为一名特殊教育工作者,我们积极地暗示能促进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培养他们良好的性格和心态,爱的付出,要求我们以博大的母亲般的情怀,去脚踏实地的工作,每天都和孩子们共同生活,从陌生到熟悉到相互信任。在繁杂巨细的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每一个细节开始,心与心慢慢贴近,引领他们从蒙昧无知走向光明。

(四)善做倾听者,做好心理疏导

孤残儿童的内心很复杂,虽然他们有很多想法,但是并不善于表达。这里的每个孩子的经历都写满了痛苦、失落甚至绝望,他们没有发泄的渠道。而我们的工作就是要倾听孩子们的内心,帮助他们真正从内心把问题解决。同时孩子们也表达出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对爱的渴望,只是不知道怎么去做,怎样去表达。要让孩子们从内心走出来,必须倒空他们心中那些辛酸的往事,抚平那些刻在他们心里的痛苦印记。我们还必须做孩子们忠实的倾听者,每一次面带微笑的倾听都是对孩子们心灵的一次次减压,让他们知道你是可以值得信赖的,可以依靠的。只要有你在,无论什么时候,都会像妈妈一样接纳他所有的喜怒哀乐,甚至是无由来的诉说。这样的倾听,能更好地帮助他们从过去的伤痛中走出来,克服残缺的心理。

二、关爱孤残儿童,培养良好的心理

孩子们被家人遗弃的往事给孩子们造成了巨大的心灵创伤,这种创伤像幽灵一样时刻伴随着孩子的生活。如何让孩子早日走出往事的阴影,增强抗挫折能力,迅速地健康成长起来,这是孤残儿童教育中重要的一步——培养良好的心理。

(一)坦然面对过去,丢下负担

要想帮助孩子们摆脱困境,拥有良好的心理素养,就必须帮助孩子面对那些曾经痛苦的经历,把它们击破,才能突出重围,获得新生。在我们的教育中,不能再像以往一样尽量去回避与过去有关的字眼,而是需要采用淡化困境感受法,在愉快的环境中面对并淡化它。孩子们的内心是脆弱的,胆小,不愿意把那些不堪的往事和我们分享,我们首先要让他们信任我们,把我们当作他们的亲人、朋友,有了前面的关爱,我们和他们已并不陌生。当我们和孩子坐在他的房间里,放着他平时喜欢听的音乐,我们引导孩子们打开尘封的记忆,把往事拿出来轻轻地和老师诉说,让他渐渐感到有老师和他在一起,往事已不再那么可怕,而且更让他感到,因为有了老师的存在,他重新拥有了爸爸妈妈,他可以把这些噩梦都丢下去了,一切都过去了,放下心里的负担,慢慢摆脱这种梦魇般的困扰。

(二)增强自理能力和自信心

经验中我们发现,影响孤残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往往不只是表面上我们看到的孩子们过去短暂而剧烈的创伤,还有轻度但却长久的折磨和痛苦,比如自卑,胆怯,茫然……这些并不是不良的刺激或恶性挫折造成的,而是孩子们原本就缺乏的心理需要长期未被满足而形成的,而这些阻力不仅是生活环境所造成的,更多的是来源于孩子自己内心的阻力。我们有必要向他们进行“逆境成长”的教育,使他们在挫折困难面前更加顽强。给他们讲张海迪、贝多芬等残疾人成才的故事,他们的身躯虽残疾了,但没有悲观失望、自暴自弃,而是自强不息、坚持奋斗,并在他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社会做出了贡献。讲诉这些事例,目的是使孩子们有学习的榜样、奋斗的目标和增强战胜挫折的信心,要做到这些并不容易,这就需要我们和孩子一起来克服。

首先,消除根深蒂固的自卑心理。孤残儿童特殊的生活经历,让他们一般都经过过分的约束和管制,以至于他们都容易过分地约束自己,包括自己的欲望。这使大多数的孩子都极度的自卑,对自己的能力和品质评价过低。我们在和孩子的亲密接触中,与他们共同分析并告诉他们自己都不曾觉察的优点、长处和优势,让他们知道自己本不是一无是处的,而是他们总是放大别人的长处,或是用别人的强项和自己的弱项对比,才导致了他们对自己的不正确评价和偏见,鼓励孩子们多发现自己的优点,并能在他们哪怕做出一点点成绩时,给予他们积极的关注和及时的鼓励,让我们和孩子一起认识到,克服自卑,建立自信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虽不能每战必胜,但可以尽心尽力,要对自己宽容,善待自己,因为有什么样的想法就会有什么样的生活,有什么样的选择就有什么样的结果。只有帮助他们消除自卑的心理,孩子们才能大胆的活出自己,一步一步走向最精彩的人生。

其次,克服自己以往的不良习惯。孤残儿童因为长期处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关心他人,独来独往,养成了很多不好的习惯。但孩子们到了儿童福利院之后意味着他们要开始一种新的生活,原来的一些生活模式和行为都要被打乱,这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挑战。孩子们自身带来的不良习惯,我们必须要理解,并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他们改掉自己的坏习惯,比如:他必须停止曾经给自己带来快乐的饮酒行为、吸烟行为、以自我为中心的我行我素的行为,必须要接受新的观念,建立新的模式。只有这样,孩子们的生活环境才会好,生活的品质才会高,自身的素质也才会提高。好的习惯都是要慢慢养成的,因此,我们必须从生活中每一个小细节做起,带领孩子们从小事做起,改掉以前不好的习惯,慢慢培养好的习惯。这样孩子们才能回到正常的生活,拥有正常的心理,才能更好的成长。

三、关爱孤残儿童,开展丰富活动

我们帮助孩子们建立新的信念和价值观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进行有效管理的同时,除正常的文化课学习外,又开设了娱乐室和阅览室,以及各种兴趣室。开展这些多元化活动既教育了孩子,又发展了孩子们的各种特长,促进全面发展。我们不仅在活动中通过说唱弹跳使孩子们获得知识与技能,还开展一系列与生活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巩固课堂学习的知识,培养孩子交往能力以及认识社会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把劳动技能课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教孩子们洗鞋袜、叠被子、擦门窗、捡垃圾等等,培养孩子们的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珍惜劳动成果,学会关心他人,帮助他人,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节日里我们组织孩子们表演节目,把一场场精彩的节目带到社区,带给那些帮助过他们的爱心人士和社会团体,我们还经常联系社会学校,让孩子们与学校的学生结对演出和沟通交流,从而培养孩子们的自信感。这不仅仅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同时也为孩子们提供了接触社会、回报社会的机会,使孩子们慢慢的走出过去,走进社会。为了培养孩子们的能力,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我们根据不同年龄段和不同病况的孩子分类开展歌咏比赛、诗歌朗诵、运动项目、看优秀电影……在活动中我们尽量考虑每种类型的孩子,让不同的孩子都能最大限度的发挥特长、自主成长,锻炼他们自主活动的能力。通过开展这些活动,不仅提高了孩子们的文化素养,开阔了思维视野,巩固了课堂知识,活泼了自身性格,还增强了他们的意志、勇气与自信,提升了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培养了他们的集体主义观念与热爱生活的良好精神面貌。

四、关爱孤残儿童,培养感恩之心

感恩是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的基本道德,是做人最起码的修养。儿童福利院的孩子,由于早年家庭教育的缺失,又长年在儿童福利院中过着吃穿有人管,住行不用愁的生活,使他们在一些日常尊老爱幼,艰苦朴素等美德和公德上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因此在帮助孩子们走出困境,拥有健康心态的同时,让他们有个健康的心理,宽容的心胸,引导教育他们学会感恩,学会爱社会、爱他人,树立回报社会的思想显得非常重要。在儿童福利院里,有一些孩子是经过亲属一段时间抚养后来到这里的,他们幼小的心灵对亲情经过痛苦的思考后,有的是对亲情的一种淡漠,于是他们宁愿相信超自然的神灵也不再相信任何人。为此,我们对此开展一系列的活动,组织行动方便的孩子们到敬老院做义工,帮助老人做一些在劳动技能课上学到的简单的事,与老人们聊天,带着老人们出去晒太阳。每一次,老人们都是那么热切地盼望着孩子们的到来,孩子们与老人们两种不同的孤独的心灵在那一刻得到了最好的融合。这样的活动让他们觉得自己也能帮助别人了,他们找到了那种久违的“被需要”的价值。同时我们还告诉孩子们很多励志的故事,让他们看很多励志的电影,让他们知道,遇到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遇到困难而退缩。很多孩子意识到世上比他们不幸的人还有很多,他们有帮助别人的能力和义务。我们要正确的引导孩子们逆流而上,冲破重围,让他们知道困难是可以打败的。当孩子们在学习中取得一点小小的成绩,在生活中帮助了需要帮助的同伴,那怕是举手之劳,我们都不会吝啬我们的表扬和赞美,哪怕只是一声轻轻的赞扬,都会使他们脸上表现出自豪和自信。有个孩子在活动心得中写道:“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我得到了一种难以言传的快乐,我从此不再痛苦,虽然过去的伤痛我们无法选择,但我们可以选择如何乐观地面对未来,因为我知道‘心快乐,生活才会快乐’。”孤残儿童道德教育让我们与这些孩子越走越近,越来越了解他们,我们的工作渐渐变得顺利,能更好地、更有方向性地帮助孩子们走出困境。然而走出困境并不代表结束,我们还要引导孩子们学会用感恩的心和行动来回报国家与社会,来回报默默关心和支持这项教育工作的人们。

孤残儿童道德教育是孤残儿童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我们用爱去温暖他们,用实际行动去关爱他们,使他们虽身残而志坚,虽孤单而不孤独。今后的路还很长,但我们将矢志不移地继续走下去,因为我们坚信:我们用心的付出必然会让一部分孩子融入主流社会。这也是我们特殊教育工作者一直追求的目标。

image

  焦作市儿童福利院位于人民路东段与文丰路交汇处,总投资3800万元,占地41亩,建筑面积15868平方米,设置床位400张。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儿童特别...[查看详情]